元和十五年的正月,长安城笼罩在料峭寒风中,大明宫深处的气息却比严冬更显肃杀。唐宪宗李纯躺在龙榻上,面色青灰,呼吸微弱 —— 这位执政十五载的帝王,此刻正被金丹的余毒与沉疴拖向生命尽头。他或许未曾想到,自己毕生经营的中兴大业,会以如此猝不及防的方式画上句点。


宪宗登基之初,曾以雷霆手段平定藩镇,让摇摇欲坠的大唐重现生机。他倚重宰相,锐意改革,朝堂之上一度重现贞观遗风。然而帝王心术深不可测,在倚重外臣的同时,他对宦官群体始终有着特殊的信任。从东宫旧侍吐突承璀的一路升迁,便能窥见这份偏爱。当年平定王承宗叛乱时,宪宗力排众议,任命吐突承璀为诸道军马使,即便其劳师一年无功而返,甚至被揭发暗通敌营,最终也仅遭短暂贬斥,很快便官复原职。朝臣的屡屡劝谏,终究抵不过帝王对 “内臣心腹” 的执念。
后宫的布局同样暗藏玄机。出身名门的郭贵妃,父亲是驸马郭暖,母亲是升平公主,这般显赫的家世却始终未能换来皇后的凤冠。元和八年百官三次请封皇后,都被宪宗以 “恐碍私幸” 为由婉拒。直至穆宗即位,郭氏才得封太后,而宪宗在位十五年间,始终未立皇后,二十位皇子的诞生,隐约透露着帝王对后宫制衡之术的娴熟运用。


晚年的宪宗愈发痴迷长生,对术士金丹的渴求到了偏执的地步。元和五年,他曾向大臣范传正询问神仙之事,虽表面认同 “虚妄之说”,转身却开始服食丹药。宰相裴潾上书力谏,反被贬为江陵令,从此朝堂之上再无人敢言金丹之害。丹药的毒性在体内日积月累,终于在元和十五年爆发,让这位曾经精力充沛的帝王变得形容枯槁。
就在宪宗病重之际,宫中暗流已然汹涌。宦官王守澄、陈弘志等人悄然掌控了宫禁,一场不为人知的变故在深夜发生。四十三岁的宪宗骤然离世,史书对此语焉不详,只留下 “上崩于中和殿” 的简略记载。三天后,二十六岁的穆宗李恒在太极殿仓促即位,仿佛一切只是自然的权力交接。
新帝登基后,迅速贬斥了宰相皇甫镈,杖杀了为宪宗炼制丹药的道士柳泌与僧人大通,仿佛要将所有罪责都推给这些 “妖妄之徒”。这场精心策划的清洗,成功掩盖了宫闱深处的血腥真相。曾经叱咤风云的宪宗,终究没能逃过 “所信者反害之” 的宿命,死于自己最信任的宦官之手。


长安城的晨钟依旧按时敲响,太极殿的龙椅换了新主。元和中兴的荣光尚未散尽,一代英主的离奇结局已被时光掩埋。唯有翻阅泛黄的史册时,那些语焉不详的记载与刻意淡化的痕迹,还在无声诉说着那个正月里不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