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初年的历史画卷中,刘邦对开国功臣的清算常令人唏嘘,而屠户出身的樊哙却能置身事外,这份 “例外”,藏着他远超 “莽夫” 标签的智慧与分量。


樊哙的起点极低,早年以屠宰为生,却在沛县起义中,与萧何、曹参一同推举刘邦为首领,自此踏上随主征战之路。他作战勇猛,在丰县击败泗水郡守军、平定沛县,砀东之战中更因奋勇杀敌被封国大夫,成了刘邦麾下最可靠的 “尖刀”。但樊哙的价值,从不止于战场厮杀。
汉王元年,刘邦攻入咸阳,面对秦宫的奢华宫殿与如云美女,瞬间陷入诱惑。彼时项羽已怒,派英布攻破函谷关,刘邦危在旦夕。关键时刻,樊哙直言劝谏,劝他放弃眼前享乐、还军霸上,这份在诱惑前的清醒,帮刘邦避开了灭顶之灾。后来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欲刺刘邦,樊哙持盾闯帐,面对项羽的威慑,他不逞匹夫之勇,反而以 “怀王之约”“沛公劳苦” 陈词,句句在理,竟让项羽沉默,最终护着刘邦从小路脱险。这两次关键担当,让刘邦深知樊哙不仅有勇,更有护主的智谋与忠诚。


楚汉相争时,樊哙的战功愈发显赫。还定三秦,他率先登城;对战楚军,在外黄大破敌军,多次因功增加食邑;刘邦称帝后,他活捉谋反的韩信,平定代地、收取赵地二十七县,一路升至左丞相。实打实的功绩,成了他在朝堂立足的硬底气。
更特殊的是,樊哙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媭,与皇室结成姻亲,这层关系让他同时获得刘邦与吕后的信任。即便刘邦晚年猜忌加重,对樊哙也始终留有情谊。英布造反时,刘邦病重拒见群臣,连周勃、灌婴都不敢进言,樊哙却率人直闯宫中,见刘邦倚宦官而卧,当场落泪劝谏,真情实感让刘邦转怒为喜,足见二人情谊深厚。
直到公元前 195 年,刘邦旧伤复发,听闻樊哙与吕后亲近的谗言,才派陈平、周勃去军中杀他。但陈平深知樊哙的功与情,也明白刘邦或许只是一时冲动,便与周勃商议,只将樊哙逮捕带回长安,想让刘邦亲自定夺。未等抵达,刘邦便驾崩,樊哙也因此逃过最后一劫。


樊哙的 “善终”,从不是侥幸。他以战功为基,以智慧护主,以亲缘为纽带,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中,用自己的方式守住了性命,也打破了 “开国功臣必遭清算” 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