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奇闻录
   

10天2次飞行 太空旅游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吗?

2025-07-21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首次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这一壮举在一个名叫贝佐斯的5岁男孩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所以52年后,已经是世界首富的贝佐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纪念这一天。他于——年完成了第一次太空旅行。

北京时间2021年7月20日21时13分,贝佐斯和其他三名乘客乘坐从美国得克萨斯州发射的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亚轨道火箭,飞行高度超过100公里。大约10分钟后,他们安全返回地面。

然而,这并不是近年来唯一的亚轨道载人飞行。7月11日,维珍银河公司老板布兰森乘坐公司的白骑士-2/宇宙飞船-2亚轨道航天飞机(以下简称航天飞机),在太空边缘愉快地体验着失重的感觉。

十天和两次飞行似乎表明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太空迷心中的太空旅行是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中国空间探索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志浩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开端,开启了亚轨道商业太空旅游的新时代。

其实太空旅游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2001年4月28日,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购买了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的“门票”,成为第一位参观国际空间站的游客。

但这种所谓的太空旅游只是为顶级富豪定制的套餐。你知道,蒂托在这张票上花了2000万美元。

维珍银河和蓝色起源的试飞将大大降低太空旅游的成本。

庞志浩表示,虽然两家公司都处于试飞阶段,但只要后续试飞顺利,航天旅游业务正式上线可能用不了多久。

比如维珍银河,已经拥有至少5架宇宙飞船2号亚轨道航天飞机和2架白骑士2号航空母舰飞机。之后,公司计划再进行两次试飞,预计商业太空旅行业务将于2022年全面启动。目前已收到700多张座位票,平均票价20-25万美元,预计未来票价将降至4万美元左右。

蓝色起源尚未公布后续试飞计划,正式开展业务的时间可能较晚;定价没有优势,每次飞行要花费数百万美元。但是贝佐斯没有忘记炫耀自己,嘲笑他的朋友和商人。他曾经嘲笑过宇宙飞船2是高空飞机,飞不过100公里高的卡门线,而且它的小窗户不环保。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院杨宇光表示,在技术方面,上述两家公司的技术途径有很大不同,但都使用过去存在的技术。

le=”font-L”>  例如维珍银河的方案是通过白骑士2号航空运载飞机在空中发射太空船2号亚轨道空天飞机,2个飞行器都是水平起降且可重复使用。这与NASA牵头研制的X-15试验机很相似。

X-15试验机采用火箭动力,于1959年首飞,每次飞行需要由B-52 载机带入空中释放。1960年代,X-15试验机先后创造了6.72马赫和108公里的速度与升限世界记录,其飞行试验为美国后来的阿波罗计划、航天飞机发展等提供了宝贵数据。

蓝色起源采用的飞行方式则比较传统,用“新谢泼德”火箭发射乘员舱,两者都是垂直起降且可重复使用。1961年,美国水星号飞船的第一次、第二次飞行,都是亚轨道载人飞行。

尽管如此,杨宇光仍认为这两家公司进行的飞行试验很有意义。他说,人类第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轨道飞行器是航天飞机,但航天飞机在成本控制以及安全性方面非常失败,其惨痛的教训,从客观上阻碍了后来人对可重复使用技术的尝试。但蓝色起源,包括SpaceX公司等,又把这些技术捡了起来继续发展,打破了航天飞机失败带来的影响,这是值得鼓励的。

另一方面杨宇光表示,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这几个领域,并不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虽然其回报率非常高,但是主要体现在成果转化和其他一些间接效果。而太空旅游则是一个可以直接赚钱的行业,在这方面取得进展,将进一步推动载人航天快速发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两次飞行试验之间,中国航天也不小心冒了个泡。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消息,7月16日,由该集团一院研制的亚轨道重复使用演示验证项目运载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起飞,按照设定程序完成飞行后,平稳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点火起飞”“水平着陆”“重复使用”……在这篇字少事大的消息里,一个个关键词让人浮想联翩。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官方抖音账号“中国军工”回应的那句“过于先进,不便展示”,更是被网友称为:国家级“凡尔赛”。

截至目前,一院尚未针对此次飞行透露更多信息。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此次首飞的运载器搭载于火箭顶端,由火箭送入亚轨道后分离,按计划滑翔飞行,并依靠自身动力返回降落。首次飞行旨在验证升力式地面自主垂直起飞、再入返回、水平着陆等关键技术。

2017年,一院一位火箭专家曾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我国正在研制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这位专家介绍,该运载器兼具航天器和航空飞行器的特点,起飞方式与传统火箭一样,都是垂直发射,一二级在完成各自任务后,将分别返回着陆场,像飞机一样水平降落在跑道上。

该专家表示,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发方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是“比肩的”。该运载器主要面向300至500公里高度轨道,可满足未来“快速、可靠、廉价”的航天运输需求。例如能承担未来我国空间站的人员、物资运输任务,也能满足有效载荷发射需求,还能开发太空旅游等民用产业。  

最新文章

老虎能调动一百万军队 皇帝不怕将军造反吗

推荐

 

阅读15766

就因为一道名菜 明太祖朱元璋 找到了他以前的恩人

推荐

 

阅读12215

为什么古代文人去北京追富山贼 从来不抢

推荐

 

阅读13166

隆冬时节 老人发现大蟒蛇在山洞里睡觉 只是因为它感谢他

推荐

 

阅读19690

10天2次飞行 太空旅游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吗?

推荐

 

阅读1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