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南昌滕王阁景区再度推出背诵《滕王阁序》免门票的活动,许多网友得知后,还是默默买了门票,因为千古第一骈文不是那么容易背诵的。人们常说“一招吃遍天”,六小龄童除了八十年代的《西游记》,没有其他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提到王勃,人们想到的主要也就是《滕王阁序》了,其他文章不是说没有,但在知名度上远远不及。再加上王勃属于英年早逝,二十七岁就因渡海溺水,受惊悸而死。如果他再活三、四十年,社会阅历、人生感触增加了,会不会产生更加优秀的作品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在作品中,王勃为自己没有发挥才能的平台而感到失望。在此之前,他已经遭受两次暴击。第一次是在长安,沛王李贤和英王李哲是一对鸡友,兄弟俩常常斗鸡取乐,王勃时任沛王府修撰,为了助兴,他写了篇《檄英王鸡》的文章给李哲下战书。唐高宗读过此文非常生气,认为这是在挑拨皇子间的关系,是想要重演当年玄武门的教训,下令将王勃赶出京城。第二次打击是王勃藏匿了一个叫曹达的官奴,后来怕走漏风声,又把官奴杀死。事情败露后,王勃父亲被贬往穷山恶水的交趾作县令,他本人也因为大赦才逃过一死。在南下探望父亲的过程中,王勃途经洪州,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没想到却因为意外结束了人生。
NO.5后周皇帝柴荣
周世宗柴荣和北周武帝宇文邕真是难兄难弟,评价柴荣的改革措施、军事战绩,同样可以加一句话:“为北宋王朝结束五代十国的割据奠定了基础”,周世宗生前澄清吏治、兴修水利、限制佛教,使千疮百孔的北方社会得以稳定与恢复。他又参与高平之战、攻打后蜀之战、淮南之战、河北之战,打退了北汉军队的进攻,占领了秦、成、阶、凤四州及淮南之地,还有雄州、霸州等河北地区。可惜三十九岁英年早逝,仅在位六年。
柴荣死后,柴宗训只有几岁,根本无法扛起重任,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消灭后蜀、南唐、南汉等割据势力,完成了周世宗未竟的夙愿。宋神宗曾说柴荣是创业英主,如果上天再赐给他几十年的寿命,功业应该可以比肩汉高祖刘邦。那样的话,就没有他的祖先赵匡胤什么事了,也没有宋神宗本人什么事了,天下大概率还是柴家的。宇文邕宵衣旰食,便宜了亲家老杨;柴荣日夜操劳,便宜了信赖的同事老赵。知人知面不知心,皇帝生前靠演技,皇帝死后靠暴力。成者王侯败者寇,人们传颂更多的是隋文帝和宋太祖的大业,对于垫脚石的关注明显就要少了,尽管他们也很出色。
黄泉路上无老少,漫漫历史长河中,英年早逝的人物还有很多。撰写《过秦论》的贾谊,留下“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鬼李贺,写下《再别康桥》的徐志摩,谱写《义勇军进行曲》的聂耳……哪一个人的过早离去使你最感到惋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