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进宫,唐玄宗为诗仙超凡入胜的才华打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公元744年,李白在长安城写下了《月下独酌》,这是李白咏月的另一千古名篇。
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李白以月影为伴,酣饮歌舞。诗人以明月为可对谈、可相伴的朋友,尽管月不解饮、影徒随身,然而诗人却视明月为知已,表达超然物外的神思。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何尝不是如此——生来相聚,死而别离。
李白在《拟古十二首 其九》中写到,“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人生就像一场旅行,生命的终结不过是新的开始,在天地之间有的人来有的去,不过是一场轮回而已。诗人借明月抒怀,揭示出生命永恒的大道真义:“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从《静夜思》到《把酒问月》,至《月下独酌》,诗人从远望、问月,到与月相舞,展现了精神境界的升华过程。
页码: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