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惊人假说:史前核战争的提出
“史前核战争” 理论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之前(通常指公元前 3000 年前),地球上曾存在高度发达的 “超古代文明”,它们掌握了核能技术,最终因核战争而毁灭,只留下零星 “核爆遗迹”。
这一理论主要基于三大类 “证据”:
- 古代文献中的核战描述:如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记载的 “比千个太阳还亮” 的爆炸、”河水沸腾,鱼虾死亡” 等恐怖场景
- 考古发现的 “核爆痕迹”:如摩亨佐达罗遗址的玻璃化建筑、利比亚沙漠中的 “核爆玻璃”
- 自然核现象的误读:如加蓬奥克洛的 “天然核反应堆”

二、”证据” 辨析:科学检验下的真相
1. 摩亨佐达罗:”死丘” 的真实死因
所谓 “核爆证据”:
- 遗址中发现 “玻璃化” 墙体(与核试验场的 “玻璃石” 相似)
- 部分骸骨据称辐射水平异常增高(达背景值 50 倍)
- 建筑呈现 “从内向外” 的爆炸痕迹
科学解释:
- 玻璃化成因:高温火灾(如城市大火)、闪电击中或地质活动均可导致,非核爆独有
- 辐射异常:可能来自当地天然铀矿,而非核辐射
- 爆炸痕迹:可能是地震、洪水或陨石空爆(低空爆炸)造成的,研究显示冲击波方向有倾斜角度,更符合空中爆炸特征
结论:碳 14 测定表明该城毁灭于约公元前 1900 年,此时人类尚处于青铜器时代,技术上绝无可能制造核武器。
2. 奥克洛 “核反应堆”:自然的鬼斧神工
现象:加蓬发现的 20 亿年前铀矿中,存在 6 个 “反应堆区域”,消耗了约 500 吨铀 – 235,持续反应约 50 万年。
科学解释(国际原子能机构认证):
- 20 亿年前,铀 – 235 自然丰度达 3%(接近现代核反应堆燃料浓度),足以触发链式反应
- 多孔砂岩中的地下水起到 “慢化剂” 作用,使反应温和持续而非爆炸
- 这是极其罕见但完全自然的地质现象,被称为 “奥克洛现象”,是地球演化的正常产物

结论:与史前文明无关,是地球物理与核物理规律的巧合。
3. 沙漠 “核爆玻璃”:天外来客的杰作
现象:利比亚沙漠中发现的黄色玻璃(”利比亚沙漠玻璃”),结构与核试验场的玻璃相似。
科学真相:
- 2019 年研究确认:这些玻璃是约 3000 万年前一颗 120 米宽小行星撞击形成的
- 撞击点 “科比拉陨石坑” 已被卫星发现,爆炸当量约 11000 万吨 TNT
- 玻璃中含 “莱氏石”,这是仅在陨石撞击的高温高压下才能形成的矿物,而非人工核爆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