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文明的等级分类,第一种按能利用的能量,第二种按文明重现的能力,这也是目前世界比较认可的两种方式。
能利用的能量:比如著名的“卡尔达肖夫指数”,就是按能利用的能量来分级的,“卡尔达肖夫指数”首次在1964年由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肖夫提出。其有三个指定的分类称为一型,二型和三型。都是基于文明可用的能量作为标志,以及一定程度的空间活动。
Ⅰ型文明–母星文明(没有所谓的卫星系,该等级文明以母星为核心,姑且叫做母星文明)
Ⅱ型文明–行星系文明(太阳系就是一个行星系,行星系指围绕某恒星公转的各种天体的集合,包括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和宇宙尘埃。)
Ⅲ型文明–恒星系文明(银河系就是一个恒星系,而恒星系或称星系,是由无数本身能发光发热的天体(及恒星)所组成的集合体)
文明重现的能力:宇宙可分为ABCD四个等级
地球仍然是一个低技术水平文明,在宇宙的尺度上可以被评为C级,因为在太阳即将熄灭时,我们甚至无法在地球上重建宜居环境。更糟糕的是,我们的评级可能要降为D级,因为我们在发展科技的过程中,甚至粗心地引发了气候变化,破坏了地球上的自然栖息地。而B级文明可以主动调整其所处的环境条件,使之不受母星状态的影响。A级的文明可以重现使其存在的宇宙条件,即在实验室中创造一个小宇宙。
以我们所知的物理学知识,达到A级文明并非易事。已经有学术论文讨论过A级文明所面临的挑战——比如在一个小区域内产生足够大密度的暗能量。
一个能够自我复制的宇宙只需要拥有一个A级文明,而拥有多个A级文明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最常见的宇宙,应该是一个勉强能诞生A级文明的宇宙。任何超越这一更标准的情况都不太可能发生,因为它将需要额外的苛刻条件,并且也不能在宇宙自然选择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效益。
还有一种把宇宙文明分成12级
0、0级文明:比如地球,有空间站技术、航天技术、各种物理学理论初级阶段,人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主义初级阶段。
1、一级文明:只能在行星系间进行移民。改造。(比如地球火星),还没有能力进行恒星系之间的殖民。
2、二级文明:能够进行邻近恒星系之间的移民了,活动范围大概在10光年范围之内。
3、三级文明:能够进行河内基本航行了。在银河系类只要发现的地方都可以进行基本的航行了。但是由于航行时间过长还有通讯限制。活动范围大概100光年范围。
4、四级文明:能初步应用自然虫洞,进行河内航行。(在宇宙中进行殖民通讯是很重要的,可文明等级也很严谨,每相差一级科技水平天差地别,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3级和四级文明打仗,4级文明就弄3级文明就像碾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
5、五级文明:能自己制造虫洞了,宇宙飞船速度接近光束。